【南美咖啡】vs.【蜂大咖啡】西門町相鄰57年的懷舊咖啡廳,老派早餐的兩種風味,最經典的煎蛋、火腿、吐司組合,大推南美咖啡的吐司、蜂大咖啡的笑臉煎蛋,內附早餐比較表

在這個不缺精品咖啡廳的時代,那些充滿歷史、懷舊感的老咖啡店更吸引人為它駐足,不為它們的咖啡有多麼精緻講究,圖的是那份難以言喻的氛圍,走進店裡,時光流速瞬間變得緩慢。

這樣的咖啡店曾經是城市裡重要的場景,是談生意、相親、約會的首選之地,在那個年代,咖啡廳不只是賣咖啡,也承載無數故事。

至今仍記得特地趕在基隆一家40年老店、上島咖啡最後營業日前往道別的光景,看著經營近半世紀的老闆娘收起最後一個杯盤,既開心、也失落,開心的是自己有幸參與這最後一刻;失落的是,無論曾經如何輝煌,終有別過的一日。

或許對愛好現代精品咖啡的人來說,這些有年代的咖啡店,煮出來的咖啡不是頂級,但在這樣的空間裡享用一杯虹吸壺慢慢沖煮出來的咖啡,有現代化機器快速出杯無法取代之處,這樣的老店已經不只是喝咖啡的地方,更是領人走進時光旅途的悠悠之地。

【南美咖啡】【蜂大咖啡】好吃嗎?

這兩家創立於1956年的老咖啡店各有特色,南美保有傳統喫茶店的寧靜氛圍,適合慢品細嚐;蜂大則熱鬧非凡,以港式點心和咖啡豆聞名。

從早餐來看,南美咖啡的雙蛋火腿吐司採用切邊吐司,烤得恰到好處,搭配已抹入的奶油,呈現酥脆又柔潤的口感,煎蛋火侯剛好,薄切火腿油潤不膩。蜂大則提供帶邊吐司,偏向焦脆口感,搭配標準的煎蛋和較厚實的火腿,另附果醬和奶油。

價格方面,南美餐跟飲品要分開點,但飲品可以折扣50元;蜂大則是130元固定套餐,已經包含飲品。南美從早上7:30開始營業,環境寧靜舒適,很適合想要放慢腳步的人;蜂大8:00開始供應早餐,因知名度高常有大量觀光客,通常需要排隊。

南美咖啡跟蜂大咖啡我覺得都值得一訪,但個人更偏好南美咖啡的餐點跟用餐體驗,或許用餐結束後再去隔壁蜂大咖啡外帶個點心走,也是不錯的選擇。

【南美咖啡】【蜂大咖啡】訂位、交通

南美咖啡平日可用電話訂位,假日需現場候位
蜂大咖啡無論平假日,皆不接受訂位

搭捷運的話,可以搭到
西門站1號出口走120公尺,兩家咖啡店就在隔壁而已

南美咖啡
台北市萬華區成都路44號
02 2371 0150
【點我打開Google Maps】

蜂大咖啡
台北市萬華區成都路42號
02 2371 9577
【點我打開Google Maps】

【南美咖啡】菜單

雙蛋附火腿吐司 $90

觀察南美咖啡的熟客們點的早餐,大多是總匯三明治,不過若要跟蜂大咖啡比較,最為接近的產品內容是這一道雙蛋附火腿吐司。

在兩片烤過的吐司中抹入奶油,切邊吐司烘烤的時間拿捏得很剛好,酥脆但不至於焦黑,用金屬叉子拂過能感受到喀拉喀拉、酥脆的觸感,奶油融化在其中,所有元素都恰到好處,沒想過簡單的烤土司夾奶油居然好吃到讓人再三回味。

兩顆煎蛋可以選擇太陽蛋、反煎半熟或者全熟,我滿喜歡這樣的選擇性,像我個人就偏愛半熟蛋,而南美咖啡的半熟蛋也完全不讓我失望,蛋白很嫩,蛋黃熟度也剛好,一刀切下,金黃蛋液緩緩流出,搭配奶油吐司也別有滋味。

火腿非常薄,切成小小的三角形,但非常柔潤,沒有早餐店火腿片那種很乾硬、或者肉質纖維粗糙的感覺,整體而言我非常喜歡。

總匯三明治 $100

烤過的吐司夾入半熟煎蛋、火腿、小黃瓜及牛番茄,對角線切兩刀,呈現四塊小三角形三明治的樣子。

總匯三明治無疑是南美咖啡最受歡迎的餐點,觀察店內客人近八成都會選擇這道,可見其魅力所在。組成材料與雙蛋附火腿吐司相比,多了小黃瓜、牛番茄這兩樣蔬菜,或許讓人感覺營養均衡一些。

夾料份量算是適中,不至於餡料滿到爆出來,對於年過三十希望多吃一點蔬菜的我來說,蔬菜當然多多益善,但若其他材料份量不變的情況下,比例可能會有點失衡。

雖然總匯三明治的內餡更為豐富,但若論純粹的美味程度,我個人還是更偏愛雙蛋火腿吐司,即使材料有高度重疊性,分開擺放的雙蛋火腿吐司餐個別材料的表現度都比較優異。

早餐附餐限定 冰咖啡 $50

僅在早餐時段才供應的冰咖啡,其他時段若想喝冰咖啡只有冰滴或冰拿鐵等選項,沒有過多的調味與變化,就是簡單的黑咖啡加冰,帶有微微的酸韻,苦味適中,是一杯樸實的提神飲品。

若不刻意調整冰塊量,大約有1/2到1/3的冰塊量,突然讓我想起韓國流行的冬天也要喝冰美式這項都市傳說,相較於南美咖啡的熱咖啡味道通常較濃郁,加過冰塊的冰咖啡不失為更親民的選項之一。

藍山 No.1 $140

雖然已經點了冰咖啡,但因為虹吸壺現煮也算是南美咖啡的一大特色,總覺得沒點一杯來喝喝看有點可惜,就選了很常看到,但很少點來喝的藍山。

南美咖啡的藍山 No-1喝起來比較濃,這種濃跟義式咖啡機濃縮出來的Espresso那種濃感覺不太一樣,除了有更多香氣,苦味也會比較明顯,雖然對食物的品嘗略有自信,但咖啡對我來說還是困難一些。

必須承認我對咖啡了解真的不多,查了一下才知道,真正的藍山咖啡有嚴格的定義,必須是種植在牙買加藍山山脈特定區域的咖啡豆,這個地區海拔在900-1700公尺之間,氣候條件特殊,主要種植阿拉比卡中的Typica品種,賦予藍山咖啡豆柔和均衡的口感、優雅的酸度,以及令人愉悅的堅果香氣與甜感。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平常在咖啡廳或超商都很容易看到藍山咖啡,但後來才知道真正的藍山咖啡產量相當稀少且昂貴,所以我們平常喝到的大多是用其他咖啡豆調配出類似風味的藍山風味咖啡。

如果喝到非常喜歡的咖啡,有機會可以在一樓買到,例如這款藍山No-1咖啡豆,雖然菜單上沒有特別標註,但一樓的咖啡豆販售區就有比較詳細的介紹,是水洗中淺焙的調配豆,每磅900元,如果覺得太多可以只買250公克,價格是500元。

反過來說,其實可以先在一樓的咖啡豆販售區,看看各種豆子的標示,上樓去點咖啡時,就可以有個依據。

冰滴 鮮奶油 $135

細長中筒的玻璃杯,裝進略帶棕色而非單純咖啡色的冰咖啡,上頭漂浮表面看起來光亮的打發鮮奶油,鮮奶油呈現半固態、但又帶一點流動性,鮮奶油是帶點甜味那種,跟傳統鮮奶油蛋糕上的奶油有那麼一點相似,與咖啡接觸面有些融合在一起,個人覺得點來喝看看無妨。

很久之前曾在台北市一家韓式咖啡廳喝過一款奶油冰滴咖啡,那是我喝過最好喝的奶油冰滴咖啡,打發的鮮奶油漂浮在冰黑咖啡的上層,雖然幾乎無法跟咖啡攪拌均勻,看似分離,組合在一起卻又合適無比,上頭還撒上一層可可粉,同時享受冰咖啡的爽快俐落,以及半固態鮮奶油的濃郁柔潤,十分有層次。

那家咖啡廳後來怎麼樣也找不著,似乎已經歇業,這美妙體驗就此成為絕響,自此只要看到咖啡單上有類似關鍵字的品項,就會點來喝,無奈怎樣都與當年滋味不同,思忖究竟是真的比不上,抑或只是記憶太模糊所產生、難以超越的美感。

而後在其他咖啡廳,點到另一種奶油冰滴咖啡,用的是液態的鮮奶油,均勻分布在冰的黑咖啡上頭,若不刻意攪拌,黑白分層,以杯就口飲用,稍能彌補對當年那杯奶油冰滴咖啡的渴望,甚至後來在韓國一家咖啡廳,也喝到這樣的作法,似乎能稍微放下一點對半固態鮮奶油的執著。

南美咖啡菜單上出現了這組令人心動的關鍵字,但上桌時,鮮奶油居然是以半固體姿態呈現,一時之間竟有些失望,原來多年來早已習慣了上面漂浮的是液態鮮奶油,直到現在梳理這段文字時,才恍然想起,半固態的打發鮮奶油,才是最初那杯讓我魂牽夢縈的奶油冰滴咖啡。

記憶有趣之處也在這,在不斷尋找和替代的過程中,最初的模樣漸漸模糊不清,直到某個瞬間,才又鮮明地浮現眼前。

【蜂大咖啡】菜單

火腿蛋、土司套餐 附餐咖啡 $130

蜂大咖啡的早餐採固定套餐形式供應,內容包含吐司、火腿、太陽蛋、果醬、奶油,以及咖啡、紅茶或牛奶三選一的飲品,價格130元。

早餐一上桌,最吸睛的當然是火腿與煎蛋組成的盈盈笑臉,為簡單的早餐增添了幾分趣味。火腿採大片三角形切法,口感比較扎實。

吐司保留邊緣不切除,烘烤後偏向有點乾、較有嚼勁的口感,兩片烤吐司疊在一起,最上層放上草莓果醬,另外附上一小盒奶油,其實我不太喜歡果醬,總覺得太甜,但也不想浪費,沒想到兩種同時塗上一起吃,竟別有一番風味,值得嘗試。

點餐就包含飲品,提供三種選擇,但無法加價更換其他飲品,維持簡單的套餐形式。點了咖啡,以熱飲供應,附上兩個奶油球,咖啡如預期的是偏濃郁的那種,有點像是日式咖啡的感覺。

冰維也納咖啡 $120

蜂大咖啡的冰維也納咖啡上層鋪著一層帶甜的鮮奶油,質地和口感讓人聯想到蛋糕店裡常見的裱花奶油。下層的咖啡風味有點類似二合一咖啡,當然這只是一種直接聯想到的比喻,比即溶咖啡要醇厚一些,但確實和傳統維也納咖啡的風味有些出入。

傳統的維也納咖啡是用黑咖啡為基底,上面加上一層打發的鮮奶油。據說起源於17世紀末的維也納,當時土耳其人撤退時留下了大量的咖啡豆,維也納人開始發展出自己的咖啡文化,他們喜歡在濃縮的黑咖啡上加上一層打發的鮮奶油,讓苦澀的咖啡多了一份柔滑香甜。

我對鮮奶油情有獨鍾,某次意外知道有這款咖啡後,若在菜單上看到,都會特別想點來喝喝看,但維也納咖啡的普遍程度似乎不及摩卡、焦糖瑪奇朵這類的咖啡,不是那麼容易點到。

真正的維也納咖啡講究的是黑咖啡的醇厚度,以及上層鮮奶油的綿密程度。喝的時候,奶油會慢慢融入咖啡中,形成層次分明的口感變化,但也越來越多店家進行微調,進而更符合大眾口味,就像蜂大咖啡這樣,做出了自己特色版本的維也納咖啡。

【蜂大咖啡】招牌點心

蜂大咖啡其中一個特色,就是門口前玻璃罐中的點心

創店老闆延攬香港師傅來台,承襲了港式點心的精緻工法,在當時或許顯得不夠摩登,但歷經歲月淬煉,反而成了蜂大最受歡迎的伴手禮之一。

三大招牌有合桃酥雞仔餅鮑魚酥,許多老顧客特地繞進西門町,就為了帶上一盒這些充滿香港情懷的點心。

須特別留意的是,蜂大咖啡有些糕餅製作過程中加入了豬油等葷食素材增加糕餅香氣,若是要買來送禮,要仔細確認成分,避免誤送給茹素親友

合桃酥 $25

桃酥、合桃酥、甚至是核桃酥,指的應該都是同一款糕餅,據說原始的做法來自江西景德鎮一帶,是當地陶工們為了方便攜帶和保存而發展出來的點心,至於為什麼以核桃命名,有一說是因為裡頭加入核桃,另一說是因為他的外表像是核桃。

台灣的超市或雜貨店有時候可以買到,但印象中通常命名都是桃酥,以前小時候看到總覺得納悶,畢竟這外表跟桃子真是八竿子打不著,後來才知道這桃指的應該是核桃。

老實說我對這類糕餅真是敬謝不敏,家裡拜拜曾買過桃酥當供品,當時的印象是,怎麼會有餅乾做得如此又乾又硬,吃過一次之後就沒太大興趣。

蜂大咖啡的合桃酥口感是偏向鬆酥爽脆的,跟印象中桃酥乾硬的口感滿不一樣的,看了一下成分表,就是簡單的麵粉、砂糖、雞蛋跟小蘇打粉,但值得注意的是用的是豬油,茹素者須多加留意。

雞仔餅 $25

一直都特別鍾愛小雞、小鴨、兔子、小鼠這類毛茸茸的小動物,所以光是雞仔餅這個名字就吸引我的注意,只不過裡頭沒有雞肉,說是因為外型像小雞,所以叫雞仔餅,但有時看起來似乎也不是那麼像,或許需要一點想像力便是。

查到的資料說雞仔餅是廣州特產,有關雞仔餅的故事,要從海珠區的成珠樓說起,相傳是一位名叫小鳳的婢女,在一次臨時招待客人時,巧妙運用廚房現有的食材,意外創造出這道點心。

蜂大咖啡的雞仔餅吃起來像是把中式大餅做成脆餅,口感是硬脆那種,因為用了豬油,所以香氣很濃郁。

內餡似乎真的可以咬到一些豬肉,或許是因為加了麥芽糖去製作,口感有點像是軟糖或冬瓜餡那樣,軟黏卻不黏牙,搭配外皮的硬脆口感,形成有趣的層次,真的非常像脆脆的中式喜餅,我還算喜歡。

成分包含麵粉、麥芽糖、砂糖、豬肉、豬油、植物油、雞蛋、小蘇打粉,一樣是葷食,素食者須注意。

鮑魚酥 $25

源自港澳的傳統糕點,以其精巧的手工製作聞名,雖然名為鮑魚酥,但成份裡面並沒有鮑魚,而是指形狀做得像鮑魚

蜂大咖啡的鮑魚酥,呈現濃郁的奶香與紮實的麵粉感,餅身灑上白芝麻點綴,雖然原型的成份中說會有豆腐乳,但蜂大咖啡的版本並沒有加入豆腐乳。

第一口咬下時,比較能明顯感受到麵粉跟奶粉的存在,必須要仔細咀嚼才會突然發現飄出悠悠的胡椒香,有一點點鹹甜交織的風味,雖然單吃可能覺得偏乾,但搭配無糖咖啡非常適合。

成分中同樣包含豬油,其他成分是鹽、砂糖、麵粉、胡椒、酥油、芝麻、五香,不怪乎細細咀嚼,能感受到香料氣息。

【南美咖啡】【蜂大咖啡】心得

這幾年來,台北不乏新開的懷舊風格咖啡廳,精心打造復古氛圍,我也很喜歡。但走進像南美、蜂大這種真正開了四十多年的老店,感受卻很不一樣。

我想,真正的老味道是無法被複製的,它需要時間的沉澱,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痕跡刻劃。

兩家相鄰的老咖啡廳,給人的感受卻是截然不同。

蜂大咖啡以可愛的笑臉擺盤早餐聞名,可惜的是店內觀光客太多、人聲鼎沸,加上座位比較擁擠,無論是店員還是顧客,大家的節奏都不知不覺跟著急促起來,對我來說是少了幾分咖啡廳該有的從容,反倒像極了到香港旅遊時,到茶餐廳裡頭用餐的氛圍

相較之下,南美咖啡的氛圍悠閒許多,寬敞的空間讓人能靜靜地坐著看書。觀察到南美咖啡的客人,有少許不願等候蜂大咖啡廳座位的外國觀光客,更正,我一開始也是其中一員,除此之外,其餘有八成幾乎是熟客,是真的很熟、把咖啡店當自己家的那種。

這樣的敘述好像有些貶義,我得換個方式說,如果你去個幾趟,會觀察到,有些熟客幾乎是很固定報到的那種,你甚至懷疑他是不是每天都會來,不只店員已熟記他的喜好,熟客與熟客間,也培養出某種默契,有點像是我們並未相約,但彼此知道幾點鐘就會在這裡出現

這讓我想到《小王子》中,狐狸與小王子的一段對話,狐狸希望小王子在一個固定的時間來找他,因為隨著時間的接近,狐狸會準備好心情,是期待,也是坐立難安,狐狸稱呼這是幸福的代價。

這麼寫有些曖昧不明,但我想表達的是,這裡的熟客間培養出一種,我覺得很溫馨的默契,他們年齡層大約在五六十歲左右,大概就是南美咖啡廳誕生時,他們約莫一二十歲的年紀。

說南美咖啡很幽靜,但似乎又不盡然,除了上述這種各自來、在這組成一桌的熟客,也很常有三五好友相約在這聚會,年齡層與上述差不多,旁若無人般地談天論地,坐在一旁想認真看書,注意力卻不爭氣的飄去與他們同桌。

人家說長輩像小孩,或許一點都不錯,觀察他們的聊天,主題十分跳躍,上一秒還在聊熱水器,下一秒突然聊起烏魚子,大家自顧自地講自己的,就算別人回答的東西跟他講的無關,大家仍樂在其中,且話題源源不斷。

這可能是除了懷舊早餐以外,南美咖啡廳帶給我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