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會Salle d’Antoine安東法式料理這回期間限定的雙蟹宴,以鱈場蟹及松葉蟹為主角,鱈場蟹有個我們更熟悉的名字,叫做帝王蟹。
上一回能如此豪邁大啖帝王蟹是在吃川郎活蟹海鮮料理的時候,不過比起川郎的豪邁,Salle d’Antoine安東法式料理以更為細緻優雅地呈現方法,也是不同的體驗。
不是要刻意戰南北,但連帝王蟹都可以大致被分成北方帝王蟹跟南方帝王蟹,常聽到的美國阿拉斯加帝王蟹、俄羅斯帝王蟹、挪威帝王蟹、日本北海道帝王蟹等等,指的多是北方帝王蟹,捕抓的種類包含紅帝王蟹、藍帝王蟹、金棕色帝王蟹,其中又以紅帝王蟹為最大宗,而南方帝王蟹通常指的是智利帝王蟹。
有趣的是,這些帝王蟹不只分南北,甚至還真的是不同種的生物,同樣屬於節肢動物門-甲殼亞門-軟甲綱-十足-抱卵亞目-石蟹科,但北方帝王蟹屬於擬石蟹屬,南方帝王蟹則是石蟹屬,重點是,他們跟寄居蟹的血緣關係比較接近、而非螃蟹。
北方帝王蟹:堪察加擬石蟹(Paralithodes camtschaticus)
南方帝王蟹:巴塔哥尼亞帝王蟹(Lithodes santolla)
為了想認真探究這些帝王蟹到底差別在哪,不小心陷入的生物課漩渦,但或許對饕客而言,能搞清楚吃進嘴裡的到底是什麼蟹、買的時候怎樣不會被騙,可能還比較實際。
通常南方帝王蟹、也就是智利帝王蟹,殼上的刺會比北方帝王蟹更尖銳、更長,且更常用熟凍的方式販售、價格較便宜,也就是說,如果看到帝王蟹價格非常便宜,可以仔細觀察,牠的刺通常是又尖又長的,品名照理來說應該要標示熟凍的智利帝王蟹,肉質比較鬆散,但價格會比生凍帝王蟹便宜許多,當然智利帝王蟹也有生凍的,但為數較少,生凍帝王蟹大多是北方帝王蟹,價格較高。
這一篇我想多寫一點有關北方帝王蟹的故事。
帝王蟹被以帝王為名實在再合適不過,不僅外表霸氣如同帝王、價格也貴得像帝王,甚至在某些海域,也像帝王一樣橫行霸道。
帝王蟹對現在的我們而言,是不可多得的美食,但是對挪威旁的巴倫支海而言,帝王蟹卻曾經是恐怖的入侵者。1960年代,蘇聯科學家放了一些帝王蟹樣本到俄羅斯水域裡,沒想到這支帝王蟹大軍,居然沿著海岸往西行軍,爬進巴倫支海。
帝王蟹在巴倫支海簡直處於無政府狀態,原先在北太平洋還有像是北太平洋巨型章魚這類的天敵,但到了巴倫支海,因為沒有天敵、加上超強繁殖力,小帝王蟹的存活率極高,所到之處如巨人大軍來襲、踩平大地,排擠了其他海底生物的生存空間,使這片海域碰上前所未有的生態浩劫。
比圭內斯是挪威的一個小漁村,設有一些漁產加工廠,讓居民能夠賴以為生,帝王蟹的入侵對他們而言絕對是噩夢一場,勉強撐到了1980年代,又遇上漁夫們把能捕撈到的少少漁獲、送到其他地方加工廠去,導致比圭內斯經濟雪上加霜,最終連漁產加工廠都關門大吉。
當不少比圭內斯人決定搬離這裡、到他處覓生計時,有人開始捕撈帝王蟹,這才發現,當初的邪惡入侵者,不只能賣錢、還能賣很多錢,將比圭內斯從凋零邊緣給救回,仇人與恩人,只有一線之隔。
物以稀為貴是不變的真理,儘管海底的帝王蟹這麼多,但捕撈帝王蟹的成本、危險性極高,有趣的是,新聞報導、網路資料的似乎出處是同一份,大致上的內容是,美國阿拉斯加政府只允許每年的10月到隔年的1月份之間可以捕蟹,但捕蟹人大多會在10月、11月時出海一趟,就把捕蟹限額撈好撈滿,一年只要出海捕蟹五天,就能賺進新台幣三百多萬,但在這五天之中,每天要工作21小時,且有很大的機率回不來,風險包含海上作業本身就很危險,加上捕蟹季時氣溫極低,船殼容易結冰導致翻覆,低溫下疲勞工作也容易讓捕蟹人跌倒受傷、甚至落海溺水死亡,就算回得來也肯定是遍體麟傷。
在川郎活蟹海鮮料理那篇提到,受到烏俄戰爭的影響,帝王蟹的價格變貴,戰爭對帝王蟹造成影響的,還包含挪威捕蟹人的意外發財,過去俄羅斯人與挪威人共同競爭歐洲帝王蟹市場,不過烏俄戰爭後、俄羅斯遭到制裁,帝王蟹無法賣到歐洲去,如今暫時要算是挪威人的獨家生意了。
但實在很不好意思哪,寫了這麼多圍繞在挪威、美國阿拉斯加、俄羅斯的帝王蟹,可Salle d’Antoine安東法式料理用的是日本北海道的帝王蟹以及松葉蟹就是了,這裡帝王蟹佔太多篇幅了,松葉蟹有機會再寫好了。
儘管我比較常說帝王蟹,但希望以原本的菜單名呈現,以下還是以鱈場蟹稱呼。